(1)课前测评:以书面试卷形式,对学生10大模块基础知识进行测评,每次测试从不同的等级与其对应能力中随机抽取题目,依据测试结果为学生定制相匹配难度的学习任务。
序号 |
指标 |
体现 |
权重 |
得分 |
1 |
交流与协作能力 |
积极参与课堂讨论、与小组成员合作,给予他人建设性的反馈,并能有效整合他人的建议。 |
1 |
|
2 |
数学分析与计算能力 |
能合理分析任务中所涉的数学类问题,并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完成程序。 |
1 |
|
3 |
推理能力 |
对于一个复杂的任务,能逐步分析,找出关键点,列出需解决的问题,并使用富有条理性的程序解决。 |
1 |
|
4 |
语言表达与阅读理解能力 |
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,作品描述时准备充分,表达清晰,语句完整,用词准确。 |
1 |
|
5 |
观察能力 |
能根据情境观察程序准确找出程序中出现的错误之处。 |
1 |
|
6 |
空间想象力 |
能根据题干模拟出题目所设情境,并将任务带入得出有效的任务解决方案。 |
1 |
|
7 |
创新与创造能力 |
能应用交互、新颖的方式创造出不同寻常、有创意的任务解决方案。 |
1 |
|
8 |
研究与分析能力 |
能够将想要实现的功能分解为多个具体的步骤,并能考虑到不同步骤之间的关系与触发条件,逐步解决。 |
1 |
|
9 |
批判性思维 |
对于所有程序能带着质疑的态度去看待,在所有任务程序在完成后能进行耐心自检。 |
1 |
|
10 |
模块化编程能力 |
掌握新学习的编程概念,完成任务不需要帮助,在任务方案中能使用更有效的代码改进程序。 |
1 |
|
(2)课中记录:五个维度进行阶梯性打分,全面解析孩子综合素质,定制针对性培养方案。
等级 分类 |
A+ |
A |
A- |
课堂参与度 |
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; 积极回答问题。 |
学生偶尔参与课堂讨论。 |
学生没有参与课堂讨论。 |
个人素质 (合作意识、语言表达、主动思维能力等。) |
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,并能与其他小组成员良好配合共同完成小组任务。 |
能够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,但未参与讨论提供建议。 |
不能和其他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。 |
逻辑思维 |
学生能够将想要实现的功能分解为多个具体的步骤,并能考虑到不同步骤之间的关系与触发条件。 |
学生能够将想要实现的功能分解为多个具体的步骤,有时考虑到不同步骤之间的关系与触发条件。 |
学生不能将想要实现的功能分解为多个具体的步骤,并不能考虑到不同步骤之间的关系与触发条件。 |
编程能力 |
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,学生能够正确应用所需状态和触发事件; 操作熟练,完成自己想要的编程效果。 |
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,学生有时能够正确应用所需状态和触发事件; 能够部分完成自己想要的编程效果,或者需要老师指导才能完成程序编写。 |
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亦不能完成程序编写。 |
展示与汇报 |
能够清楚表达自己意思,作品口头汇报时准备充分,表达清晰,语句完整,用词准确; 声音洪亮,其他观众都能很容易听清。 |
能够描述出自己的作品,但不够流畅,无法体现出作品特点。 |
学生不能表述出自己的作品。 |
(3)课后反馈:结合课堂主题及课程知识点,就学生课堂表现、理解力、领悟力、想象力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,提出针对性的提升建议,帮助同学完成自我认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