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梦想
成为科学家是很多孩子的首选
当真正的科学家来到身边
他们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


2021年10月21日下午,以“赓续红色血脉,传承航天精神”为主题的特别活动在天宁区龙锦小学举行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走进校园,为天宁学子传递科学精神,引路星辰大海。



在无人机、航模、天文、机器人等多个科技社团,同学们熟练地操控着设备,沉浸在奇妙的科学世界里。正值“神舟十三”成功发射,学校开展了航天创意作品展览,一张张充满创意的科学幻想画,一个个精妙绝伦的火箭模型,都是同学们对航天事业的无限向往。



戴上VR眼镜、看着无人机飞过各种障碍,龙乐豪院士对龙锦小学的科创社团活动和作品赞叹不已:“学校在科技创新和科普教育方面做得很好,学生都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。”
83岁的龙乐豪院士感慨,非常高兴来到学校和同学们做航天科普,看到学校有这么浓厚的科学氛围感到十分欣慰。



互动环节中,龙乐豪院士和师生们一起回顾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,提到长征系列火箭时,他更是妙语连珠,幽默地用“哥哥,弟弟,妹妹”等形象生动、浅显易懂的比喻科普航天知识,现场“圈粉无数”,赢得一阵阵掌声与笑声。


Q:中国“长三甲”火箭被称为“金牌火箭”,他特别在哪里?
龙乐豪院士:我可以自豪的说,我是这个系列火箭的首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,它的技术性能各方面都是世界一流的。首先它的过人之处在于,它设计时是按照系列化、模块化、组合化三化来设计的,包含“哥哥”长征三号甲、“弟弟”长征三号乙和“妹妹”长征三号丙“三兄妹”,可以满足大中小不同卫星的使用需求。
衡量火箭是否先进,还有一个关键指标——运载效率,通俗来说,就是火箭运送卫星的重量除以它的起飞重量,得出的系数。打个形象比方:“就像举起一样的重量,谁的体重更轻,谁就赢了。”火箭也是一样的道理,同样的起飞重量,发射的卫星越大,运载效率越大,火箭综合性能越高,也越先进。
Q:火箭一次只能发射一颗卫星吗?火箭发射过后是不是就没用了?能重复利用吗?
龙乐豪院士:火箭发射卫星,可以是“一箭单星”,也可以是“一箭双星”,甚至是“一箭多星”,这就要看卫星的大小,火箭运载能力的大小。
火箭是可以重复使用的,但到目前为止,全世界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使用。但是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对火箭重复使用进行探索研究,攻关了一些关键的技术,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。不久的将来,相信我们中国的火箭就可以正式的重复使用。
Q:我对航天事业很感兴趣,也想像您一样成为一名航天科学家,现在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准备呢?
龙乐豪院士:你们的人生还在起步阶段,未来如果想当航天科学家,或者其他行业的科学家,我想第一步,还是应该打好基础。从小学的启蒙教育开始,把所有学科的课程都学好,基础打得扎实,未来一定能够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。
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,而人才的成长和培育要从娃娃抓起。如今国家为少年儿童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,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。他鼓励同学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,打好基础、做好当下的事,不断成长,“未来属于你们,相信你们一定会比我们老一代人更有作为。祝愿大家都能取得成功。”

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,不仅铸就了辉煌的历史,也为包括龙锦学子在内的年轻一代创造了未来广阔的舞台。
现场,龙锦小学“龙霄学院”正式成立。龙霄,取自“龙锦”和“霄汉”两词,寓意龙韵少年用科学的力量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,奋起直上,创造锦绣天地。

龙锦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。在八年的办学历程中,创造性地提出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科技教育进行融合,为爱国主义教育加持“科技感”,学校也被评为“常州市科技教育综合示范校”。
一份期待,一份嘱托
在孩子们的心中萌芽着
激励着他们主动肩负历史重任
努力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
在航天事业、科学研究
又或是祖国各项建设事业中
挥洒青春和汗水